时间:2025-08-02 09:59:49| 来源: 法治网
法制日报社原总编辑 陈应革
白驹过隙,光阴似箭,似乎在不经意间,我们的《法治日报》已经走过了45年的风雨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硕果累累,影响力逐渐增大,牢牢地立足于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之林!作为报社这个战斗集体中曾经的一名老兵,回首报纸创办和成长历程,一代代法治日报人呕心沥血的无私奉献,不禁感慨万千,心潮澎湃。此时,说点什么呢?想了想,还是说点老生常谈的话题吧,就是“请把新闻写精彩”,也就是希望我们的报纸要把新闻稿件写得更加出彩!
报纸是一张新闻纸。从1980年8月1日我报前身《中国法制报》创刊之日起,就明确是一张“以宣传报道政法战线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主旨”的报纸。毋庸置疑,报纸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新闻报道!新闻是一张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统领,也可以说是报纸的命根子。如果一张报纸没有新闻,那一切就都无从谈起。秉持这样的理念和信念、这样的定位,我们的报纸从起步到发展,一直走到了今天的第45个年头,始终在抓好新闻、写好新闻上下功夫、用气力,产生了很多至今令人们难以忘记的好新闻。虽然我离开工作岗位二十多年了,但每当回忆起以往的奋战时日,我们的老社长庄重同志语重心长,几乎每天都在强调的声音就在耳边回响。他说:“我们这是一张新闻纸,一定要抓住新闻、写好新闻,多出好新闻,没有新闻这报纸就别办了!”正是在庄重老社长的严格要求下,大家逐渐地树立起新闻的观念,并且努力实践着他老人家的嘱托和教诲,在加强新闻写作上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
我们的报纸,既然定位是中央政法委的机关报,那我们就要让宣传报道工作与此定位适配,新闻报道必须和这一定位相符。为此,我们的报纸就要成为党在政法战线上的喉舌和耳目。同时,我们也肩负国家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舆论主阵地的责任,所以,报纸的性质和地位、功能,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体现,下功夫把重要的政法和法治新闻写好写精彩,切实履行好我们的职责。
常听一些年轻同事说,自己知道要把新闻写好,但是找不到好新闻素材。我听了,觉得有些诧异。党和国家每天在政法和法治建设、依法治国方面发生那么多重要大事和新鲜事,怎么会找不到新闻呢?于是,我说,你们要从上下两头去看,新闻会源源不断。所说往上看,就是要看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各机关,还有国家各行政执法机关,包括领导同志的重要活动和指示,部门的重大工作部署和取得的最新成果、重要进展及经验,也包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或阶段的目标任务等等,不都是重要的新闻线索吗?这些新闻线索,除了领导机关主动提供的,更多的是要靠我们采编人员的慧眼去发现和寻找。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采编人员一定要在头脑中树立起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形成认识上的大格局。我上边所说的慧眼,正是这个大格局所赋予的!认识上有这个大格局,秉持这样的理念,牢记这样的责任和使命,就会促使我们主动学习、了解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和任务,从中发掘出新闻。比如,一个时期里有关政法部门领导作出什么重要指示和要求,部门是如何执行和完成的等等,其中自然会有使你眼前一亮的好新闻产生!这就是说,采编人员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好新闻。否则,你即使外出采访了,也会觉得没什么收获。
再有,就是要往下看。我所说的往下看,就是采编人员要扩大和开阔视野。现在,全国各级政法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中央政法委部署,基层广大民警、法官和检察官、司法行政干警等,他们处于惩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一线,还有各个行政执法部门,都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中取得着新的业绩和成果,还有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新生事物、高科技的惊人发展,可以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新产生的事物、新的举措、新的变化,不都是最鲜活的新闻素材吗?
我记得,报纸创刊初期,当我们还是四开小报的时候,我们报道最多的是在司法部原调解司指导下的人民调解工作。当时版面太小,为了报道充分,我们就把报纸的二三版打通合起来变成一个版,连续报道基层司法助理员和各级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化解社会矛盾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这样的突出处理,报道效果特别好,受到部领导和各界人士及读者的好评。当时,我们新闻报得比较多的,还有各地的流动人民法庭。当时法院恢复时间不长,许多地方法院基本建设还不完善,工作条件很艰苦。怎么办呢?法官们不等不靠,背着法庭的牌子,往树上一挂,就地开庭审案子。咱们的记者目睹这些场景,十分感动,及时采写出既鲜活又感动人的好新闻,最高法和地方法院的领导和法官都表示感谢。这些报道,我至今印象深刻!
由此可见,无论向上还是向下看,我们报纸的法治新闻来源实在太丰富了。天上,地上,空气,环境,食品,上自宇宙,下至地球深处,处处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而有法之处,正是我们新闻报道大显身手之处,法治新闻报道的视角何其宽也!所以,我们不能坐在办公桌上静等着好新闻,而是必须开阔视野,主动观察和发现好新闻。
有了新闻素材,怎样把新闻写好又在版面编排上处理好,以取得最佳报道效果,这就回到我的正题上:请把新闻写精彩!
一是找到新闻眼。部分新闻写作中缺乏提炼,写得比较庞杂,没有找准新闻之眼和亮点。报社原来有位女副总编辑叫谭冰洁,也是新华社来的资深编辑,她就曾多次要求大家一定注意找到一条消息写作中的“眼”,即新闻眼。她称赞一位女编辑会找新闻眼,她批评很多会议新闻报道中缺少新闻性,只见龙身不见龙眼,有新闻性的内容被埋没在面面俱到和冗长的文字中了,因而新闻效果不好。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我们对所需要的最有分量的东西,没有一个明确的识别,所以一篇消息稿,写得很水很泛,看似全面,却少亮点,缺乏感染力,因此,其新闻价值大打折扣。
二是新闻写作中要尽量增加现场感,才会生动、鲜活,而有的将简报改几笔,署上自己名字就算是一篇新闻稿。我过去常批评这种做法。评报的时候,有人说这稿子很好。我说:好什么呀?文字很沉闷,净是概念和数字,实际东西没有,这是什么好新闻?如果新闻都可以坐在家里这样写,那咱们还用记者深入采访干什么!
三是新闻要写精,尽量写短。现在有些新闻稿及消息写得太长,不适合读者胃口。报纸就是报纸,内容要丰富,信息量要大,因此切忌杂志化。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节奏那么快,我们老是写那么长,大家有时间有兴趣有耐心阅读吗?看看标题就过去了。能不能写得精练一点,把要害的东西点出来,其他的可以略去,主要把亮点送给读者。
四是开阔视野。我们还要放眼世界,注意观察和报道国际法治新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竞争与斗争极其复杂,斗争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斗法”,这涉及国际法和各种国际规则。国际上这个法那个法,数不胜数。通过我们的报道,使广大干部群众和读者多了解一些国际法知识和问题,这是读者需要的。
再讲一点,关于舆论监督的问题,这本来就是媒体发挥功能的应有之义,是职责,我们报纸应该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相信社领导会重视这方面报道。我相信,在报社党委带领下,全社齐努力,大家会把45周年庆祝作为新起点,让《法治日报》再出发,上层楼!希望报纸上不断有更多亮眼、法味浓厚又具独家特色的政法及法治新闻报道!
《法治日报》创刊45周年了,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更值得庆贺!欣逢此时,我这个曾经的报社老兵,送上寄语:
四十五年崎岖路,法治新闻当排头。
钻研业务上水平,不惧风雨再向前。
领导率先齐努力,牢记使命谱新篇。
来源: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25-08/01/content_9230997.html
责任编辑:SONGZIDONG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客服QQ:9
(点击QQ号复制,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