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8 15:20:33| 来源: 法治网
在这里,更好读懂法治中国
政文新闻部记者 蒲晓磊
《法治日报》走过了45年,我在这里工作了13年。回望这些年的成长历程,我的心中充满感激。
13年的新闻报道工作,增强了我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在这里,更好读懂法治中国。
脚上沾有泥土
13年来,我的脚上经常“沾有泥土”。参加工作以来,我的足迹已经走过28个省份。
2024年9月,我到西藏采访,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青藏公路最高点的“天下第一道班”,见到了37岁的边措。边措是第二代养路工人,自2014年5月参加工作后参与过多次救援。采访时,边措用朴实的话语讲述着养路工作和救援经历,从她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了热爱与坚守。
增强脚力,我采写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
在雪域高原,我在多民族混居的拉萨八廓街道,采访社区如何通过“甜茶议事”等方式筑牢社区服务管理阵地,推动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取得新成效;在江南水乡,我看到历史悠久的古城在法治保护下焕发新的光彩,见到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法治保障下得到传承和创新。
在陇原大地,我与同事一起访南梁、走天水、过陇南,深入调查甘肃省红色法治文化保护传承情况,深切感受到红色血脉在赓续光大、历久弥新;在新疆巴州,我探访“库尔勒香梨熟了”背后的水资源利用,了解法治如何守护博斯腾湖的美丽景色。
在海南,我前往海口、儋州、三亚等地,见证海南推动民俗文化与法治宣传教育有机融合,用地域特色民俗文艺形式向广大群众传递法治理念;在黑龙江,我在扎龙湿地看到丹顶鹤在湿地漫步、在空中飞翔,切实感受到法治力量如何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这些采访经历,让我对记者担当、新闻理想、法治信仰,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目光聚焦民生
13年来,我的目光总是聚焦民生。从人民大会堂到田间地头,我经常关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2019年1月,我关注到青少年做整形手术存在的一些风险,采写了《整形美容低龄化趋势明显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立法禁止对未成年人进行整容手术》稿件,推动相关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和百度热搜榜,引起社会对于未成年人整容现象的关注。
2020年11月,我关注到不少老年人由于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生活中遇到种种不便。围绕这一现象,我采写了《拿什么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代表建议在国家层面推进老年教育立法》稿件,引起社会对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现象的关注。报道获“2020年度全国老龄新闻宣传好作品”文字类作品一等奖。
2022年2月,我实地走访了残疾人就业的场所,并采访了残疾人、全国人大代表等人士,对残疾人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报道。这次采写的《残疾人就业质量不高问题仍然突出 促进互联网就业创业开拓就业新形态》获得第16届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二等奖。
2023年3月7日,我在“委员通道”上提问全国政协委员马怀德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话题,在当天上午登上微博热搜榜,话题在全网流量破亿。
工作以来,我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青年就业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报道,推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增强眼力,作品会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脑中总在思考
13年来,我的脑中总在思考创新。工作以来,我先后参与了报社组织的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报道活动。自2017年以来,我连续9年参与全国两会报道。
2017年3月,我在采访完全国政协委员阚珂后,以“担当”为关键词报道了他的履职故事。2020年7月,阚珂在《法治日报》创刊40周年的“《我与法制日报二三事》栏目”中回忆这次采访:“由于前几年《法制日报》记者已经把我‘挖空’了,这年的3月5日,在政协委员驻地我的房间里,我毫无主题地与晓磊聊到了深夜,但没能提供多少有报道价值的新东西。尽管这样,晓磊妙笔生花,写出了一篇很好的专访稿。”
我努力提升脑力,思考如何在每一次采访中写好新闻报道、讲好法治故事。
2019年,我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马一德,作为我国首位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学博士、博士后,2008年以来的我国知识产权重要决策,马一德基本都参与其中。他说自己每天无论多忙,都会抽时间看书,读书会让人心静,只有心静下来了,才能好好地去做学问。听了他的建议,我也把读书当作必修课。
对于学习了7年新闻专业的我来说,能在走出校园后实现新闻理想,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对此,我倍加珍惜,也一直在增强脑力,努力创作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新闻作品,以更好记录下这伟大的时代。
笔下涌出力作
13年来,我的笔下不断涌出力作。“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每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追求。报社前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快速成长,让我明白只有不断提升笔力、精益求精,才能履行好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工作以来,按照报社要求,我努力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转作风、改文风。2024年4月,我参加了“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半个月的时间里,我先后到江苏、浙江的十多个城市进行采访,用心锤炼出十多篇稿件。其中,我和同事采写的《一座姑苏城 半部江南诗 苏州立法守护古城古镇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稿件,被多家媒体转发。
坚持提升笔力,让我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打动人,多个作品获得了中国人大新闻奖、全国政协好新闻等国家级奖项,我个人也获得了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好”党员等多项荣誉。
45年风雨历练,《法治日报》风华正茂。愿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法治日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引领我们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深度、有情感、有温度、有品质的法治新闻作品,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25-08/07/content_9234031.html
责任编辑:SONGZIDONG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客服QQ:9
(点击QQ号复制,添加好友)